專案概述 問題與解決方案 關鍵設計挑戰 核心功能設計 易用性測試與設計優化 專案反思與學習

富蘭克林母子基金數位化平台設計

在博暉的第一個獨立專案:將複雜的母子基金交易流程轉化為直觀的線上體驗

專案概述

將複雜的母子基金管理從臨櫃作業轉為線上自助服務,提升投資人操作效率

  • 將完整的契約生命週期數位化
  • 提供直觀的資產管理介面
  • 建立透明的交易追蹤機制

母子基金是一種投資工具,讓投資人以母基金作為資金池,定期轉入子基金進行投資。原本所有操作都需臨櫃辦理,缺乏數位化管理工具。

我的角色

負責整體 UI/UX 設計,包含資訊架構、介面設計和交互流程規劃

專案成果

完成富蘭克林首個完整母子基金數位平台,實現 100% 線上化作業

核心價值

  • 三步驟線上申購流程,支援新申購和既有庫存轉入
  • 統一契約總覽介面,整合資產分布和績效分析
  • 線上契約變更功能,支援即時調整和終止操作
  • 完整交易追蹤機制,包含在途交易和歷史紀錄

原有問題與設計解決方案

原有問題

契約申購需臨櫃辦理,流程冗長

設計解決方案

設計三步驟線上申購流程,支援新申購和既有庫存轉入

原有問題

多筆契約資訊分散,難以掌握總體投資狀況

設計解決方案

建立統一的契約總覽介面,整合資產分布和績效分析

原有問題

契約變更需要紙本作業,無法即時調整投資策略

設計解決方案

提供線上契約變更功能,支援即時調整和終止操作

原有問題

交易狀態不透明,投資人缺乏掌控感

設計解決方案

建立完整的交易追蹤機制,包含在途交易和歷史紀錄

關鍵設計挑戰

挑戰 1:複雜金融邏輯的簡化呈現

母子基金涉及多層次資料結構:母基金、多檔子基金、不同幣別、在途交易等,如何讓一般投資人輕鬆理解?

解決方案:

  • 採用卡片式模組化設計,將相關資訊分組
  • 提供「含在途/不含在途」切換,讓用戶選擇適合的檢視方式
  • 用視覺標籤快速識別契約狀態(正常/處理中/終止)

挑戰 2:多步驟申購流程的引導設計

契約申購涉及母基金選擇、最多 3 檔子基金設定、智能加碼配置等複雜設定。

解決方案:

  • 設計三步驟引導流程,每步專注單一任務
  • 提供即時驗證和錯誤提示
  • 確認頁面完整展示所有設定,變更項目紅色標示

核心功能設計

母子契約總覽

  • 投資總市值、資產分布派圖、幣別明細
  • 支援列表/卡片兩種檢視,快速掌握契約狀態

契約申購流程

  • 三步驟引導,化繁為簡
  • 母基金約定、子基金設定、確認送出
  • 智能基金篩選、即時金額驗證、累加級距檢核
  • 智能加碼功能(標準型/加強型/積極型)
  • 完整資訊確認,變更項目視覺標示
  • 整合法規同意事項,密碼驗證確保安全

契約查詢與變更

  • 多維度篩選排序,支援關鍵字搜尋
  • 一般變更 vs 終止契約兩種模式
  • 變更欄位紅色標示,提供變更前後對比

交易管理系統

  • 委託查詢、在途交易、歷史紀錄完整串接
  • 即時顯示進行中交易,提供預估金額
  • 完整交易歷史,多維度查詢

易用性測試與設計優化

測試設計與執行

  • 5 位用戶,涵蓋 7 個核心任務場景
  • 任務導向測試,記錄完成時間、滿意度評分和行為觀察
  • 前測 1 場 + 正式測試 2 場(2022/09/28-29)

關鍵發現與改進

問題

卡片資訊混亂,分不清母基金/子基金

影響次數

4次

實際影響

用戶誤解契約結構

解決方案

改為預設列表顯示,桌機版移除卡片模式

問題

停利方式描述不清楚

影響次數

3次

實際影響

申購流程中止

解決方案

重新撰寫文案,使用更直白的表達方式

問題

「異動」按鈕位置不符預期

影響次數

2次

實際影響

用戶在導航列反覆尋找

解決方案

強化按鈕視覺、新增導航入口

問題

找不到「尚未停利明細」入口

影響次數

2次

實際影響

查詢任務失敗

解決方案

按鈕加上「明細」文字,提升高度至 32px

以「契約申購」任務為例:

  • 平均完成時間:3 分 55 秒
  • 成功率:80%(4/5 位用戶順利完成)
  • 滿意度評分:5.4/10(任務難度)→ 改進後預期提升至 7+

典型用戶行為洞察:

  • 用戶會直覺地在導航列尋找「交易相關」功能
  • 金融術語需要更淺顯易懂的表達方式
  • 重要操作按鈕需要足夠的視覺權重(32px 高度為最適尺寸)

設計決策的數據支撐:

基於測試結果,我們做出以下關鍵設計調整:

  • 介面佈局優化:桌機版改為列表預設,提升資訊識別效率
  • 導航架構調整:將「契約變更」獨立為導航項目,符合用戶心智模型
  • 微交互改進:hover 狀態增加「查看投資報告」提示,引導用戶探索

這次測試驗證了原子組件架構的價值:當需要調整按鈕尺寸時,一次更新就能同步所有相關頁面,大幅提升了設計迭代效率。

功能完整性

  • ✅ 支援完整契約生命週期:申購 → 變更 → 終止
  • ✅ 複雜投資邏輯的介面簡化:母基金、子基金、智能加碼等多層次設定
  • ✅ 透明交易追蹤:在途交易、歷史紀錄、委託管理完整串接

專案反思與學習

核心學習

在博暉的第一個獨立專案

這是我加入博暉後第一個完全獨立負責的專案,從 0 到 1 建立整個產品的設計體系。母子基金是基金交易中最複雜的設定類型:一個契約涉及 1 個母基金 + 最多 3 個子基金,每個子基金都有獨立的轉申購設定、停利條件、智能加碼策略。相比一般單筆基金申購,需要處理的參數和邏輯複雜度呈指數級增長。如何將這種複雜性轉化為直觀的用戶介面,是這個專案最大的設計挑戰。

三年專案的設計挑戰:50+ 個頁面的一致性維護

專案週期長達三年多,涉及 50+ 個頁面和複雜的金融業務邏輯。面對每週的需求變更和客戶反饋,傳統的頁面式設計難以維護。

原子組件架構的應用

採用 Atomic Design 重新規劃專案架構:將金融介面拆解為可復用的原子組件(按鈕、輸入框、狀態標籤),組合成業務元件(搜尋條件、交易卡片、資產總覽),最終組裝成頁面。

實際效果:當客戶要求調整所有表格的樣式時,只需要修改一個原子組件,所有相關頁面同步更新。這種架構讓我在三年的開發週期中,維持設計一致性並快速響應變更需求。

設計思考的成長

透過這個專案深度理解了:金融產品的設計不只是介面美化,而是需要深度理解業務邏輯、用戶心理、風險控制的系統性設計工程。每一個看似簡單的按鈕背後,都可能涉及複雜的商業規則和法規要求。

設計能力的拓展

從這個專案開始,我具備了處理高複雜度 B2C 產品的設計能力。學會如何:

  • 將複雜的業務邏輯轉化為直觀的用戶操作流程
  • 在有限的螢幕空間內有效組織大量資訊
  • 透過分步驟引導和即時提示,讓不同投資經驗的用戶都能順利完成操作

這個專案不僅是介面設計,更是對金融服務數位化轉型的深度思考和實踐。